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勤劳致富的典范

    信息发布者:姜为广
    2017-04-21 08:00:24   转载

    时间:2017-01-22 09:37来源: 中国农民网作者:王洪德吕佳超收藏

    ——马文夫妻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奔小康的故事

     
        快过年了,家住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劳动村的马文、李凤荣两口子,坐在炕头一拢帐,2016年,卖羊净赚20万,喜悦之情,溢于言表,笑意又一次写在了脸上。
     

    意外火灾,夫妻成为残疾人

     
        今年54岁的马文和53岁的李凤荣是结发夫妻,地地道道的农民,膝下一双儿女,本来,这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完美家庭。可是,一场意外火灾,着实让马文和李凤荣这对朴实勤劳的夫妻,在人生的旅途上,历尽艰辛。
        1995年8月24日,马文毕生不会忘记的日子。这天清晨3点来钟,天还没亮,马文便早早地起床,来到院中,启动小四轮,准备到自家的农田里趟地。当他发现油箱燃油不足后,点燃一支蜡烛照亮,一手拿着蜡烛,一手端着机油,给小四轮加油,不想,机油遇明火,突然引燃,发生火灾。当时,马文不顾一切,在呼喊声中,玩儿命地扑打火苗。最后,在妻子李凤荣的救援下,才扑灭了火灾。但在灭火过程中,马文双腿膝关节以下皮肉被重度烧伤。
        马文烧伤后,碾转齐齐哈尔、大庆等地多家医院进行治疗。历经半年多时间,不仅花掉5万多块钱医药费用,还落下双腿不能负重的后遗症。妻子李凤荣也因丈夫烧伤,又是陪护,又是筹集医疗费用,长时间着急上火,耳朵渐渐聋了,因没有及时医治,几乎听不到声音。后来,经鉴定,马文被定为双腿烧伤三级残疾,李凤荣被定为听力二级残疾,夫妻双双成为残疾人。
     

    自强不息,广辟财源促增收

     
        因一场大火,使本来就没有积蓄,又添了一大堆饥荒的马文一家,陷入极端困境之中,成为全镇特困户之一。穷得叮当响,是马文一家当时真实的写照。起初,镇政府、村委会和乡亲们没有看笑话,逢年过节,都到他家嘘寒问暖,给予救济、送上慰问品,使马文一家人感受到了大爱在人间。
        一向争强好胜的马文,虽然体力不如从前了,但他那不服输的性格和倔强脾气,让他意识到,靠救济,只能管一饥,管不了百饱,靠救济生活,死路一条,要想过上好日子,必须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才能摆脱贫困。
        坚强刚毅的马文,为了夫妻俩和抚养一双儿女,向命运发起挑战。马文家分了37.5亩承包田,数量不多,对于正常人来讲, 在那个年代,伺弄这点地,就像玩儿似地,可对于马文夫妻来说,压力并不算小。尽管农活很忙,马文还是忙里偷闲,利用忙完农活剩余时间和冬闲季节,在土地之外,寻找财源。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,马文在不放松经营土地的同时,养过獭兔,贩过黄牛,骑着自行车卖过鱼,还走村串屯收过废铁。用马文自己的话说:只要不呆着,能挣钱,苦点累点,不算什么。
     

    锁定目标,赶着羊群奔小康

     
    几年下来,马文蓦然回首,发现光靠种地和做点小买卖,只能养家糊口,维持现状。
        1998年,大水灾,绵羊价格降到低谷,8月,马文以每只100多块钱的价格买回50只优质绵羊。从此,马文和妻子李凤荣在不放弃耕种承包田的同时,开始了饲养绵羊的历程。
        马文说:“只要不死羊,就有赚头。”防疫,是马文年年必做的头等大事,按防疫规定程序,年年做到做到应防尽防,避免发生病灾。老马居住的地方没有放牧草原,在春夏秋季,夫妻俩就将羊群赶到沟边壕沿儿啃青草,冬季则赶到农田中,让羊吃秸秆叶片,同时常年备足玉米秸秆、豆皮子等饲草和玉米、大豆等精饲料,作为放牧后的补给。
        自1998年以来,马文夫妻俩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著的追求,坚持走在养羊的道路上。通过滚动发展,可繁母羊数量逐年增加,前几年,母羊存栏300只左右,近几年,保持在500只左右,前几年,年出栏六七百只,近几年,年出栏上千只,赶上羊价好,就多赚几个,赶上价格低,就少收入几个。2012年和2013年,绵羊市场价格高,年纯收入分别达13万元和17万元。2014年和2015年,绵羊价格低迷,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。2016年,绵羊价格由每公斤16元逐步回升到每公斤24元,马文出栏1024只“架子羊”,去掉所有成本费用,获纯利润20万元。

        马文夫妻俩靠养羊换来的收入,自己在本镇东风社区买了1个70多平方米的农民公寓楼,供儿子金龙念完大学又在山东济宁安排了工作,给儿子买了轿车、楼房、娶了媳妇。

    短评
     

    克服惰性 勤劳致富


       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劳动村农民马文、李凤荣夫妻俩,因20年前的一场意外火灾,双双成为残疾人,但他们没有消沉,没有等待救济,而是扬帆起航,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,赶着羊群向小康目标进发,买了1个70多平方米的农民公寓楼,供儿子金龙念完大学又在山东济宁安排了工作,给儿子买了轿车、楼房、娶了媳妇。其自强不息精神难能可贵,值得点赞。
        比较之下,有些人却因懒惰而深陷贫困之中。在扶贫攻坚战役中,我们发现记录在册的有因灾致贫、因病致贫、因学致贫、因伤残致贫、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等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,却没有因懒致贫的贫困户。因为因懒致贫,不是扶贫对象。其实,在诸多贫困人口中,因懒致贫的,绝非个案,大有人在。这部分人,没病没灾,也有劳动能力,就是不思进取。有的经营几十亩地,全年满打满算,干农活不到2个月,有的不到1个月,大量的劳动剩余时间,不打工,不养殖,整天抱个膀缩个脖,不是扯大缆,就是把麻将摸。有的拿着国家粮食补贴,早餐喝、午餐喝、晚餐喝,一天3顿小烧,天天迷迷登登,在醉生梦死中打发时光。有的大钱儿挣不来,小钱儿不愿挣,就地出劳务每天百八十元,嫌少,宁可呆着,坐吃山空,也不去出苦大力。当看到通过精准识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得到一些好处时,有些因懒致贫没有“当选”贫困户的人,眼红了,眼馋了,愤愤不平,怒气冲冲地质问乡村干部:“我为啥不是贫困户?”
        懒惰,致使一部分人徘徊在贫困路口,懒惰,致使一部分人跨不过温饱线,如果不努力,将始终处于贫困边缘。一方面,农村干部要加强对懒惰群体的疏导工作,唤起这部分人勤劳致富意识,帮助他们选择增加收入渠道和项目,给出如何创收答案。一方面,奉劝那些因懒致贫的人,不要以为贫困户光荣,去“争当”贫困户,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才能改变贫困面貌。
        2017,撸起袖子加油干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